1.场馆电子票务管理系统的项目背景、意义
传统的场馆(如:博物馆、纪念馆等)电子票务系统,是在“免费不免票”的基础方针下实现的。而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大众对于二代身份证随身携带使用的普及,新型的电子门票系统成为可能。特别是北京故宫博物馆电子门票系统的实施,为博物馆的电子门票系统实现“无票化”管理指出了方向。
新型的场馆电子门票设计中心思想即以“无票化”和简化游客进园流程方式为基础,同时满足信息收集、大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分析、交流共享等,可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全方位自动化管理的软件系统,有效帮助博物馆将安保控制、客户关系、行政管理、大数据分析等各方面完美地结合成一体。
l 现代化场馆使用,要求智能化,现代化,科技化;
l 免费不免票、无票化,多种票务方案;
l 通过微信公众号订票,可定义游客填写信息,如电话号,身份证号等;
l 现场窗口支持售票方式,售票同时可收集游客身份信息;
l 游客可凭二维码票、身份证、人脸直接识别等方式入场;
l 可对入馆人数、出馆人数、馆内人数进行客流量实时监控;
l 可对接公安系统,实现黑名单报警,防踩点报警等功能。
l 售票、游客身份信息、客流量等多种数据报表;
l PC端、移动端多种查询方式为领导和营销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2.功能实现
2.1检票及信息收集
1) 系统除发售门票外,还具备收集游客原始信息的功能,可为馆方运营、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2) 对于持有二代身份证的游客可以直接刷身份证进馆,系统自动获取游客信息。大门检票方式可采用闸机、立式机、手持机等多种检票设备;同时支持馆中馆检票,信息分别收集汇总。
3) 所有检票设备均为可识别二维码、IC卡,同时可扩容二代身份证检票和人脸识别功能。
4) 游客可网上订票后凭手机二维码直接检票入园,游客预约时即完成信息采集。游客使用智能手机关注景区微信公众号之后,在微信里面登记其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姓名等信息,注册后凭二维码进馆。
5) 当游客在过闸刷身份证的时候,系统主动收集到身份证上的可见信息,传输到系统数据库,以备大数据分析。
6) 支持人证合一,即游客检票时,刷身份证,同时系统自动识别游客头像和证内信息比对本人头像,确认游客为本人后,开闸放行。适合用于安全要求比较高的场馆,严格限定游客即本人,杜绝使用外借身份证带来的安全隐患。
7) 对于少量的没有身份证,而有其他证件,如护照、军人证、老人证等系统的检票设备不能直接识别的证件,其方法是到游客到游客中心的证件扫描仪上进行登记,换取一张二维码纸质门票。
2.2馆方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
1)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广大的群众和游客使用手机上网查询和办理事务的频率开始大大高于传统PC电脑,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应用模式。因此,移动用户和移动端的处理模式才是未来发展方向,而官网是一种补充。馆方建立起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将有多种的用途。
2) 游客使用移动智能手机,通过网络上进入系统,可登记身份证、手机号码、姓名、头像等个人信息后成为会员,可凭手机二维码直接为门票入馆;也可以使用人脸识别功能直接刷脸入馆。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收集到该会员的身份证,也可以为馆方大量吸粉。馆方的注册会员数量,也是个重要的数据和资源。
3) 馆方可通过该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馆方信息,临时展览公告等,方便游客使用手机浏览,快速预约。
4) 馆方自己的一些统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可发布到这个公众号的特别目录里面;馆方领导,可凭借密码进入之后,直接在移动手机上就可以了解到馆里的大数据。
2.3大数据管理及分析:
系统可对实名录入的证件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统计,对游客的各年龄阶层、男女性别、地域来源和中外区别等进行分析和统计,并形成报表;统计检票数据,对客户进行行为分析;还可将这些数据传输给馆方上级主管部分或者公共安全部门;可黑名单管理,控制同一证件限定时间内进馆次数。
2.4参观客流管控:
系统实时检测和显示入馆人数、出馆人数和计算在馆人数,进行客流量实时监控。
2.5数据统计、领导决策:
预定门票、游客身份信息统计、客流量、财务收款等统计的结果数据,均可在移动端显示,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